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赛事中心 赛事中心

田径跑力学基础-田径长跑力量训练方法

tamoadmin 2024-10-24 人已围观

简介随着体育运动科学化的进展,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都有着长足的进步。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之首,也是最基础的项目,对其它各项运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最大特点是:要求人体最大的发挥肌肉的力量和速度,力求创造最大的人或器械的运动速度。另外,田径运动的场地大,活动人员多而杂等原因,极易产生肌肉拉伤、关节扭伤、摔伤和刺伤等伤害事故。本文就如何预防与处理田径运动伤害事故进行一定的探讨,仅供参考。 2、田

田径跑力学基础-田径长跑力量训练方法

随着体育运动科学化的进展,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都有着长足的进步。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之首,也是最基础的项目,对其它各项运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最大特点是:要求人体最大的发挥肌肉的力量和速度,力求创造最大的人或器械的运动速度。另外,田径运动的场地大,活动人员多而杂等原因,极易产生肌肉拉伤、关节扭伤、摔伤和刺伤等伤害事故。本文就如何预防与处理田径运动伤害事故进行一定的探讨,仅供参考。

2、田径运动常见的伤害事故

2.1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在运动中摔倒造成的擦伤;跑鞋鞋钉与标枪等器械所产生的刺伤。

2.2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钝性外力直接作用于身体某部位引起的挫伤和肌肉猛烈主动收缩而发生的拉伤。

2.3关节扭伤和脱位

运动过程中摔倒手撑地,可引起肘关节或肩关节脱位;跳跃落地姿势不正确,引起踝关节扭伤等。

2.4疲劳性骨膜炎

由于训练方法不当,训练量过大,在一段时间内肌肉局部负荷过大,造成胫骨、腓骨或趾骨发生疲劳性骨膜炎。

2.5骨折

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骨折,由于训练不当造成的四肢长骨的闭合性骨折较为多见,也是较严重的损伤之一。

2.6脑震荡

头部受到外力打击后,引起意识和功能的一时性障碍。

3、田径运动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

3.1对预防田径运动伤害事故的意义认识不够

体育教师和学生对运动中伤害事故的意识淡漠,由于在教学和训练中不重视相关的安全教育,缺乏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动作急于求成而违反了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等都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3.2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

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是产生伤害事故的重要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神经系统与内脏器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身体缺乏必要的协调性、灵活性和伸展性,肌肉粘制性过大;准备活动量过大,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接着做一些用力过猛、速度过快的动作,极易引起受伤;准备活动内容与教学结合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运动中负荷较重,而此部位的机能又未改善,同样容易受伤。

3.3练习者技术错误、身体素质差和心理状态不佳

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违反了身体结构的特点和运动时的生物力学原理。如标枪投掷时的出手动作,要求肩关节急剧旋转约180?,易引起肩袖和肱二头肌腱的损伤;标枪“出手”时由于枪的反作用力迫使前臂突然外展,可引起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的损伤;中长跑时因膝关节长时间反复屈伸,髋胫束因此不断地前后滑动,与股骨外髁之间发生反复磨擦,导致膝外侧疼痛征候群等。身体素质差,肌肉力量、柔韧性、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差,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在这种情况下运动,最容易受伤。

3.4运动负荷过大

这是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田径教学和训练中,教学内容和运动量安排不当,使局部负担过重,超过其承受能力,如果时间控制不好,更易致伤。专项训练时操之过急,用“”的片面训练方法,专项过分集中在身体的某些部位,从而导致损伤。

3.5教学、训练和比赛组织方法安排不当

在田径教学中适当的组织方法是必要的,否则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如练习投掷项目时,场地窄小,如果分区不合理或学生违反分区练习的原则等。在田径训练中应有节奏、有系统地进行,要循序渐进,还要区别对待。如果操之过急,或对有伤有病的人及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没有区别对待,在训练内容及技术要求上都强求一律,既可能引起损伤,也可能使旧伤加重。

3.6 场地器材不符合规定及气候不良

运动场地不平整、器材不符合相应的规定,运动时缺乏必要的防护器具,不良的气候条件的影响,气温过高,田径场缺乏必要的遮阳措施,学生长时间暴晒极易中暑。

4、田径伤害事故的预防

田径伤害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关键是在“防”字上下功夫。由于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要采取有效的、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努力消除各种致伤因素,才能防患于未然。

4.1加强安全教育

把预防伤害事故建立在有正确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在田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安全教育,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真正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将安全措施落到实处。不得采购和使用质量低劣的体育器材,对运动场地、器材经常进行检查,保持运动场地平整和清洁,合理地划分活动区域和设置警戒标志,创造安全锻炼的良好环境。投掷标枪、铅球等危险区域要严格防范学生擅自出入。

4.2教师预见性

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问题,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在教学训练中,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的水平,充分了解教材中的难点,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环节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做到心只有数,事先做好预防的准备。

4.3适宜的兴奋状态

在教学与训练中,采取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的兴奋状态达到适宜程度,并按严格要求进行练习,可有效地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4.4循序渐进与区别对待相结合

练习的难度和运动量要遵循循序渐进与区别对待的原则,防止急于求成,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安排练习。

4.5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4.5.1径赛项目

跑前检查跑道,清除相应杂物;要求学生按逆时针方向进行跑的练习,杜绝横穿跑道;跨栏教学与训练时,严禁反向跨越栏架。

4.5.2跳跃项目

4.5.2.1在远度项目教学时,助跑道要平整,沙坑中不能有杂物,起跳板应与地面平齐,练习过程中,不准有人横穿助跑道,沙坑对面严禁站人,在一个沙坑内只许一人练习,严格执行前一练习者完成后,下一个练习者才能进行练习。

4.5.2.2在高度项目教学时,起跳点要平整而坚实,落地区要安全,练习中要严格按照动作要求进行,不准做额外的练习动作,且做到练习有序。

4.5.2.3投掷项目

教学或训练前严禁学生随意取用器材做投掷动作,尽量避免面对面投掷;在学生练习时,要求按教师统一口令进行,投掷或取向器械,不允许单独行动。

4.6课堂练习结束前,要逐渐降低练习强度,并认真做好放松练习,保证肌肉平稳进入安静状态,有利于消除运动性疲劳,防止损伤。

4.7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和自我保护

加强易伤部位相对较弱部位的练习,提高这些部位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的手段;另外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能力,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在教学中将自我保护的正确方法教授给学生,如意外摔倒时,应采用顺势滚翻,而不可直臂直撑,以免造成肩肘关节的损伤。

4.8加强医务监督

在田径运动中,必须加强医务监督工作。无论是在选拔运动员时,还是在参加大型比赛之前,都要严格进行详细的体检。在平时对学生也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对个别身体体弱或过度疲劳者,应适当降低运动量和强度,并采取相应医疗措施,以便使学生尽快恢复。运动员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应与医生密切配合,随时注意观察自己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状况的变化,做自我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异常的反应,防患于未然。

5、田径伤害事故的处理

常见田径伤害事故的处理首先要迅速全面地了解受伤情况,然后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伤情发展和检查损伤程度,组织急救措施。常见的损伤分为两种:一种是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另一种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5.1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

初步处理时要特别注意保护伤口,可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等物覆盖,并缠上绷带以防感染。如出血不止,则选择适当的方法及时止血。对轻度擦伤则可用生理盐水或凉开水冲洗,再用20%的红汞药水涂抹,不需包扎。对严重的擦伤、撕裂伤、刺伤等,均需清洗伤口,并用抗菌药物治疗,伤口大者还需及时进行缝合、包扎,对有可能受感染的伤口,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5.2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

5.2.1减少或停止局部活动。如继续勉强地进行活动,必然会加重组织的损伤和出血,不利于组织修复。减少或停止受伤肢体的局部活动或作局部固定,使受伤肢体得到休息。

5.2.2止血、防血肿。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后,均有内出血发生,止血、防血肿是首要任务。因为出血越多,血肿越严重,受伤组织的修复过程就越慢,易形成组织粘连,影响正常功能的恢复。所以,急性软组织损伤发生后,应尽快止血,以防止血肿的形成。其止血方法一般采用冷敷,抬高伤肢,加压包扎等。冷敷时可用冷水或泡湿毛巾(或棉花)敷裹受伤的部位(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伤部),或用冰袋放于受伤部位,降低其温度,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以达到止血的目的,也可以把受伤肢体放入冷水中浸泡,同样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但切不可用自来水冲淋受伤肢体,因自来水冲击能使毛细血管扩张,不仅起不到止血的作用,反而加快出血。

5.2.3活血祛瘀,消肿止痛。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经24-28小时后,一般出血即停止,这时可进行轻度擒拿、按摩和热敷处理,达到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目的。

5.2.4功能锻炼。能加速受伤肢体的血液循环,保证肢体血流量的增加,防止损伤组织的粘与萎缩,促进损伤组织的愈合,促进活动功能的恢复。进行功能锻炼时,其活动的幅度、强度和数量应逐渐加大,并应以不致造成再度损伤为原则。

5.3疲劳性骨膜炎的处理方法

早期症状较轻的学生,无需特殊治疗,仅用弹力绷带将小腿裹扎,并调整训练计划,即减少下肢运动量或少做下肢活动的运动项目,休息时抬高患肢,多可痊愈。经常疼痛或运动后疼痛较重的学生,应休息并用弹性绷带裹扎小腿、抬高患肢,也可配合中药熏洗或外敷、理疗及按摩等。伤愈后重新参加运动训练时,运动量要逐渐增加,以免复发。

田径运动员个人训练总结

中长跑讲究在跑的过程中要匀速。一般情况下都是匀速跑成绩最好但也不排除最后要冲一下。根据自己的训练水平,在比赛起跑时,都要猛冲一下,不要慌,冲几十米就会慢下来。然后,保持自己的速度,最好是跟随跑,就是跟上一个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注意呼吸,要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就是向前跑三个单步,一直保持吸气,再跑三个单步,一直呼气。如果气短,做不到,就改成二步一呼二步一吸。注意:嘴不要张的太大,否则,进冷气会肚子痛。如果是400米标准场地,就是两圈半,在最后200米时,要用尽全身力气,向前冲,这时可以大口呼吸,直到冲过终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根据你的能力,应该采用匀速跑战术:除起跑后加速跑和最后冲刺跑外,途中基本上采用较高速度的匀速跑。呼吸方法 中长跑过程中,人体消耗能量大,对氧气的需要量也大,因此,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很重要的。中长跑途中,为了加大肺通气量,呼吸时采用口鼻同时进行呼吸的方法。呼吸节奏应和跑步节奏相配合,一般采用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呼吸时要注意加大呼吸深度。 七、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中长跑时,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身体的需要,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再跑下去的感受。这种现象称之为极点”。这是中长跑中的正常现象。当,“极点”出现后,要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加强呼吸,调整步速。这样,经过一段距离后,呼吸变得均匀,动作重又感到轻松,一切不适感觉消失,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次呼吸状态。在中长跑运动中,多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容易发生腹痛情况,主要是由胃肠痉挛引起,此时学生切不可紧张,可用手按住痛的部位,减慢跑速,多做几次深呼吸,坚持一段时间,疼痛就会消失。

或者采用跟随跑战术:出发后,始终跟随在领先者或小集团后面,力争在最后冲刺阶段超过对手,率先通过终点。

跑步的动作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只要身体各部位动作能协调、顺畅,不会造成紧张的动作,大抵就是有效的跑步动作了。

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身体姿势(Posture);而良好身体姿势的先决条件是具备适当的肌肉力量。一些可以强化肌肉力量的运动如:仰卧起坐、伏地挺身、交互蹲跳、引体向上等都对维持良好的身体姿势以及获得有效的跑步动作有益。

标准的跑步姿势是,头部与躯干保持正直,身体相当放松,抬头,眼睛正视前方,手臂自然下垂,手指轻握微向身体中线。脚跨步向前踩时刚好是在身体重心的正下方。

初学跑步的人都犯有步幅太大(Over-striding)的错误;也就是当脚跨步向前踩时,脚著地瞬间的位置是在身体重心的前方。不论体型如何,每个人都有他适宜的步幅长度。其方法是靠经常的练习与尝试修正。

其他一些常犯的错误动作包:脚踩地时,脚尖向内或向外;身体弹跃的动作过分明显;手臂摆振太大或成左右方向摆动。跑步动作,应该是力求顺畅自然,并且将所有过分强调的动作减至最低程度。

千万不要用脚尖跑,这是一般初学者常患的毛病。这种跑法,当脚尖每次接触地面时,小腿肌肉和脚跟键承受相当大的负荷,长时间下来,小腿会有疼痛现象。以耐力型的长跑来说,以脚跟或全脚掌著地的方式跑才是合理。

呼吸的搭配对跑者的速度控制相当重要,以笔者的经验,用步数搭配呼吸是不错的做法。维持均速时,以4步吐气、2步吸气、加速时以3步吐气、3步吸气,耗氧量大时以2吐2吸为原则。

强度的控制:

控制的关键在於确定最适宜的运度强度(Workload Intensity),也就是所消的配速(Running Pace)。先了解跑步的心跳反应,在予以调整跑步的速度。反覆尝试,就不难找出适当的速度了。

其公式为:(220-年龄)- 休息时每分钟心跳 × 75%+ 休息时每分钟心跳

例:年龄40岁,休息时每分钟心跳为80次

则(220-40) - 80 × 75% + 80 =100 × 75%+80 =155

即此人最适当的训练心跳数为155次/分钟

没有经验的跑者,在开始跑步时前段时间因跑得太快,很快的心跳反应状态超过了其理想心跳数,以至於后半段跑得很辛苦。

因此,对配速控制较差者,可以在开始跑后5分钟时,测量其心跳反应,再调整其跑步速度,依此方法练习,很快地就可以将配速控制得很好。一般青少年理想的运动心跳数可於每分钟150-180次之间。

跑步的运动伤害:

常见的跑步运动伤害有:胫骨骨膜发炎、膝痛、肌肉拉伤甚或断裂、肌键发炎或骨折等。发生的最大原因在於运度过度-太多、太急,因此,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强运动功能。

开始时的肌肉酸痛属於正常现象,原因是肌肉受到新的刺激的缘故,只需跑步方法正确,酸痛现象会逐渐消除。

跑步前后的暖身运动和伸展运动绝不可省略,它除了可预防伤害的发生,也可减低运动后的疲劳感及酸痛。

跑步训练有4个基本的要素:耐力、力量、速度和休息。

耐力

如果我们把跑步看作是一个金字塔,每年一次到两次的最高级的比赛作为它的金字塔顶,耐力基础是塔的塔基。对追求健康的跑步者来说,塔基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但对大多数的跑步者来说,塔基是整个计划的开始和结束,没有良好的基础,较大强度的力量工作和速度工作是不可能做到的。部分的跑步者往往忽略了计划,从而使我们的跑步受到不良的影响其实我们可以很好地设计自己的跑步计划,特别是在每年一度的为耐力训练打下良好基础的时间里。

力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体力和精神承受能力已经下降到如同悬崖的边缘上了。肌蛋白的减少是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典型病症。在老年人中,由于其肌肉力量的下降和身体极度地虚弱,摔倒和骨折是比较常见的。研究表明:力量训练也能有效地减少老年人摔倒的频率及骨折。

不管什么年龄的跑步者,很少有人努力去锻炼腿部以外的肌肉。但是,在日常训练中,有规律地安排一系列简单的上身力量练习,将有效地提高训练者的跑步能力。目的是提高肩臂的力量和耐力,以及腹部和背部肌肉的力量。通过合理地利用双臂,跑步者的成绩可以提高近12%。不知道利用双臂的普通的跑步者就很不幸,跑步的距离越长,双臂就越疲劳。双臂能有效地维持步幅是因为,,他们像一个节拍器一样有节律地带动着腿的节奏。

增加上臂的力量可通过简单的俯卧撑练习。做俯卧撑时不用太快,并注意两臂的宽度来加强背、肩、臂的力量,所有这些部位在长跑的最后阶段将起重要的作用。不要一下子做得太多,刚开始做4次到5次即可,然后,随着力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次数。做俯卧撑的好处在于用你自身的体重提供阻力,3而不需要投资任何设施。

跑步时,另一块重要的肌肉是腹部肌肉。无力而松弛的腹部是你在长跑训练、比赛的最后阶段步幅减小、胸腔缩小,运送到腹部的空气总量减少。此外由于腹部肌肉的力量差,可能会给和腹部相对的腰部肌肉带来麻烦。解决的办法是有计划、有规律地做仰卧起坐。这个练习使背部、腰部、腹部肌肉都会得到锻炼。把加强上身力量融入到你的日常跑步中去,简单的方法就是像每天跑完步后要做整理运动一样来做它。一开始做10个仰卧起坐,5个俯卧撑和20次双臂屈伸,在两个星期后增加到12个仰卧起坐,6个俯卧撑和24个双臂屈伸。

尽可能地加强跑步的力量,一旦有了一定的耐力基础,加大步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山地跑。有规律的山地跑计划将对日常跑步产生奇效,对比赛成绩更是有显著效果。山地跑可增强跑步者的大腿力量,增强腿部的协调性,更可增强大脑的协调性。对老年跑步者作用更大。在斯坦福大学的调查结果表明:跑山的老年人的骨质密度比那些没参加训练和参加缺乏刺激训练的老年人的要大得多。

进行山地跑训练可以慢慢开始。首先,在山地跑训练时不必跑很陡的山。如果跑很陡的山,那么,所做的唯一的事即是爬山。理想的山地跑,其山路长为四分之一英里,山的坡度不要太陡,这样既能锻炼到腿的后蹬力量,又不至使肌肉过分紧张。其次,尽量做上山跑。因为当你做下山跑时,地面对脚、踝、膝和腿的撞击力加大了(大约为体重的4到5倍)。而当你做上山跑时,撞击力会小很多,更有利于加强大腿的力量,有助于跟腱的拉伸。下山跑时要减小跑的步幅。

根据其他系列山地跑的效果,第一周,跑一次;第二周,跑两次。在你计划参加比赛的前8到10周,把山地跑有效地融入你每周的大强度训练之中。每周重复1到2次,使山地跑在日常、有规律地中等强度训练中占到中等比例。

速度

对一个跑步者来讲,有很多方法进行速度训练:到田径场上,重复进行各种各样的短距离跑;做速度游戏;从上上快速地地跑下来;参加比赛等。速度训练对每个人都是可以的,对老年人的作用更大,因为它在保持步态的同时,也保持了人体良好的生物力学结构,而这两者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许多没跑过不得成年人,认为自己只是适应日复一日的以每英里10分钟的速度慢跑,而不管跑的强度和速度,这是不正确的。

提高速度可以通过三种方法:

⒈增加步频

⒉增大步幅

⒊既增加步频又增大步幅

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更可取,步幅的增大会造成步幅过大,进而会引起某些生物力学上的问题和运动损伤。

速度训练,尤其是在田径场的速度训练应该是逐渐的(无痛的)提高步频和步幅的训练。重要的是要循序渐进地提高。田径场上的速度训练对于发展速度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改进跑步形式的机会。

休息

跑步的4个要素中,许多跑步者在训练耐力方面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有的跑步者把速度与耐力协调得相当好。但是,很少有跑步者认真对待休息这个重要的部分。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休息在4个基本的要素中是最主要的因素。跑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而这些好处都是我们用代价换来的。在跑步中这个代价就是肌体内肌肉组织的不断被破坏和重组的反复过程。无休止地跑步最终会导致肌肉损伤,在跑步中,我们认为损伤和过度使用的含义相同。而肌肉组织在休息后比原来更加强壮了。

为了使我们保持健康,不受损伤,跑得更好,在跑步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1.每周少跑几天。

2.每周用一些低强度的训练来代替1天或2天的跑步。如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有氧、出汗的训练。

3.把某些步行活动融入到你的训练之中

4.比赛应该少一点。

5.在你没有比赛任务而准备维护体能时,应尽量尝试降低运动量,保持成绩和坚持降低训练量。

6.有计划地进行深层组织按摩。

7.将同样的理论运用到你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像学习工作一样学习休息和放松这门艺术,这门艺术是值得追求的。通过学习创造性地休息和放松,使我们的身心得到恢复,变的更加强壮

建议比赛前喝瓶红牛

还有跑步的动作:要注意的就是跑步时一定要放松、协调。这就要求建立在正确动作的基础上,脚的着地应用全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过渡到前脚掌蹬地。上体正直放松,两臂自然有力的摆动。

另外在提几点建议:

首先,比赛前《从今天到赛前三天》少吃或不吃含糖食物,到赛前三天开始多吃高塘食物,比赛当天吃饭八成饱,要好消化,比赛前30 --40分钟可以饮200ML葡萄糖水浓度40%。另外吃三片维生素C。不要吃巧克力。

2、认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田径运动很容易造成肌肉、关节和韧带损伤,尤其下肢受伤的机会更多。防止的唯一办法是赛前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越充分越不容易受伤。可在慢跑的基础上对肩关节、肘关节、背腰肌肉、腿膝踝关节等部位进行活动,强化肌肉韧带的力量,提高机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从而防止受伤,就可提高运动成绩。

4、运动或比赛前,学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体力的积蓄,赛前应控制过多的饮食和饮水,更不得饮酒。

5、运动或比赛后,应做好放松活动,以尽快恢复体力和肌肉的力量。其方法是对身体各部分进行放松性的抖动、拍打,双人合作互相按摩等。

6。等全身发热时才脱外衣,长跑结束后应立即披上外衣,以防伤风感冒。长跑时所穿的鞋袜应柔软和脚,

田径比赛中,所有关于跨栏的项目是怎麽来的。

田径运动的重要性决定了田径课程在各类学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竞技体育和全民

健身计划活动中的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因而田径课程是高等体育院、系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

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国家教委规定的体育专业九门核心课程之一。在世纪之交,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改革之际,加强田径课程建设、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是关系到培养厚基础、宽口径

、高素质、强能力和广适应人才的重要性环节。1995年以来,我们在学校的指导和帮助下,

按照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新课程方案要求,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强

了对田径课程改革深化的研究,作了一定的实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田径课程的建设。

一、 教学大纲突出培养人才规格的特点和专业特点

在深入研究国家教委颁布的97课程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分制教学

管理的有关规定,修订、制定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函授、硕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

的田径教学大纲及本科课程"三基"方案。根据新课程方案的要求以及原国家教委提出的面

向21世纪我国高校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和广适应人才的要求。我们在修订

、制定大纲时,研究了田径运动在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

特定专业确定培养目标,体育教育专业应是"多能一专"。特别要突出"多能",以适应中

等学校教育的需要。运动训练专业则突出"一专",便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对专项技术、理

论有较深入的理解。以此对大纲的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了调整:在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必修课教

学大

纲中,将课程内容分为理论和技术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着重介绍技术原理、技术分析、教学

法、锻

炼法;技术部分开设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介绍项目,并赋予相应学时,以掌握中等学校体

育教师必备的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在体育教育专业本科选修课

教学大纲中,注重在完成必修课的基础上,拓展田径运动基本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掌

握重点项目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法,努力提高"四会"、"两能"。在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选

修课教学大纲中,开设6个重点项目,介绍中长跑和接力跑项目,以体现使学生在对专项深

入了解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程度的"多能",以符合担任教练员兼任教师的培养目标。在运动

训练专业本科必修课教学大纲中,全面、系统介绍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

能,加强单项与全能运动训练。为促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赋于奖励学分(如达

到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应赋于的相应学分)。在修订硕士研究生教学大纲时

,我们着重考虑的问题是:教学的内容是加深拓宽学科基础知识的内容,是学科发展前沿研

究成果、动态趋势及有争论的内容,并是对学生在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上有所启发的内容。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为

后继的学位论文研究中所需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二、 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体系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的结构,而教学内容则影响着掌握知识

深广度及能力培养发展的程度。因此,教学内容应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

要求。在本科的教学中,教学内容更新较多的是理论部分的教学法、锻炼法、技术分析及训

练法,这些内容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需要教师经常查阅文献,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不断

补充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了解学科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工作中,我们参

与组织及编写全国高校二、三年制体育教育专业教材《田径》,分别编写技术原理、训练法

、跳高、跳远、三级跳远等章节及全书的统稿工作。该教材已正式出版,已成为本科、研究

生的教学参考书籍之一。此外,我们参与组织、编写师范院校素质教育系列教材中的《体育

素养导论》,参编中南、西南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试题库(田径)》,编制广西师范大学

体育系本、专科《田径试题库》,编写《实用田径运动训练讲义》,编写教学参考资料《田

径理论考试复习指南》,副主编《广西体育高考》,参编《奥林匹克运动丛书》等。 我们大力提倡、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本课程教学改革涉及面较广,有些研究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如在短跑教学研究中,强调松、大、快、前,弹性好,并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

教学效果明显,学生技评成绩优秀率大大提高,成绩达标率不同程度的相应提高。在对跨栏

教法的研究中,根据现代跨栏已呈"跑栏"的趋势,特确定了以跑为主,以节奏领先的教学

指导思想,教法上主要采用完整练习法。通过各种节奏的练习,学生能较准确地控制拦间跑

的步长,完善摆动腿、起跨腿过栏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完整技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中长

跑教学中,运用计算训练法中的主要因素--分段目标成绩,来培养学生的速度感和节奏感

,在练习中不断地加以调整,以形成适合个人特点的跑的节奏,从而达到锻炼和训练的目的

。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采用以完整教学法为主、分解教学法为辅的有别于传统教法的教学

方式,促进了学生对助跑与起跳相关的关键技术的掌握。运用"掌握学习策略"引导学生,

通过过编制合理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提高了俯卧式跳高的教学质量。根据学生身体和素质

条件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短、长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研究,并运用到教学中,学生很快掌握技

,成绩大有提高。创新掷铁饼的旋转教学方法,即用交叉一步作为大半径甩髋旋转的过渡,

使旋转动作稳定、舒展,较快地掌握旋转技术等等。类似于此的与各项技术有关的新、旧理

论和方法,我们都结合运动生物力学对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更新了教学内容和强化了知识的

运用,启发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以"导"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教学中师生共同活动的规律。教

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点拨,让学生在课堂教

学的全过程中自觉学习,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对学生传授知识。田径技术动作教学,是在动态的状态下完成的,讲解仍然存在抽象性,

通过多媒体教学,增强真实感、直观感,便于了解正确动作。通过正、误对比,有助于教师

更清楚,更准确地讲解技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了解动作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

性地进行纠正,便于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在教学中,我们还对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其基本出发点是提高学生"四会两能"水平。如

在本科考试内容中增加技能考试,要求学生用讲解、示范的方式回答有关问题。增加裁判考

试,培养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在技术考试和理论考试中遵守教考分离原则,如理论考试试

题指定教师从试题库中提取、编制,单项技术评定由两位非任课教师分别单独进行评分,体

现了考试的科学性和成绩的客观性。这些改革的实践证明,均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 完善提高教学质量措施,构建学生能力培养体系

为保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结合课程建设和优秀教学成果奖立项建设,加强实施研

究,定期检查效果,变更实施策略,并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此外,我们还形成会议制度

,每隔1-2周召开一次教研活动会议,内容包括:研究教学问题、统一技术规格要求、研究

有关理论、技术问题、汇报教研成果、交流教学、训练经验等。我们还形成了检查评估总结

制度,对教学、训练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评定,以不断了解情况,提高教学质量。

每学年均对理论考试试题进行试卷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等指标分析,以促使考试科学

化和规范化程度的提高。我们还建立了教师业务档案,以此不断了解教师进步情况,并采取

相应措施,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对学生能力结构及培养体系进行实践研究。研究表明,体育专业学生最重要的能力是教学、

训练和竞赛组织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这些能力。如我们要求在二年级教学过程中,在准备活动阶段培养学生准备部分的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根据

基本部分教学内容组织准备部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观看正误示范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讲解动作要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高年级阶段,利用校运

会前的时间到各系参加代表队训练,培养教练工作能力。此外,我们还大力加强对二级、三

级田径裁判员的培养,并列入教学大纲,要求本科生必修达到三级,选修达到二级,具体做

法过程是理论学习--实践--考核--实践--评定等级。

四、 努力探索适合高校业余训练的规律,争创优异运动成绩

高校办高水平田径队,是体育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依托高校,利用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

培养的优势,可更好地实施科学训练,可更充分地发挥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优异的运动

成绩。

高校办高水平田径队,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要解决若干问题:一是选择符合高校特点的训

练组织形式;二是用科学的理论方法选好才,育好才。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

现已形成相应的训练制度和组织措施,即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训练和指导竞赛,系里负责协

调有关经费、场地器材,学校负责组织代表队参加全区、全国大学生田径比赛。教研室负责

对本系、本校田径竞赛优势项目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确定重点和一般项目,制定田径训练竞

赛的目标,负责选拔新队员,组建教练员班子和运动员队伍,负责安排训练、检测和适应性

比赛,直到参加大型田径比赛的准备工作。教练员的工作是根据教研室制定的有关训练规定

,选好才、育好才。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在若干个方面探索了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探索如何科学地测评运动员竞技能力,以扬长补短,不断挖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如对短跑

动员黎荣安的训练就是突出例子。他入校后成绩一直徘徊在10.9-11.1秒之间。教练员通过

细致的测试,发现其速度能力比较好、速度耐力较差。通过对其步长、步频的测试后加以评

价发现,其步长不足,步频较快。通过采用相应方法,成绩稳步提高,并在全国大学生田径

锦标赛上创造10.4秒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打破纪录,并获得运动健将的称号和十佳运动

员的称号。这是广西高校自己培养的第一个男子100米运动健将,为广西高校争得极大的荣

誉。

探索高校田径运动员多年训练、年度训练的计划及组织形式。通过对实践的总结,我们确定

3-4年为运动员多年训练的全过程,并依据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长期性和阶段性特点

,细致划分多年训练过程,确定第一年为基础训练阶段,第二年为专项提高阶段,第三、第

四年为创造优异成绩阶段。实践证明,这样的阶段划分是符合高校运动员训练特点的,并以

此安排多年训练负荷趋势。在年度训练计划与组织中,根据周期性训练原则、高校学习特点

及竞赛任务,利用每天课余时间进行1.5-2小时的训练,并尽可能安排寒暑假进行训练,使

训练更为系统连贯。依据训练和竞争任务要求,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使其更有利于运动员竞

技能力的提高;在年度训练的计划和组织中,我们对田径速度力量性项目赛前专门技术训练

进行特别的研究,发现合理的提高运动负荷,特别是技术训练的强度,有利于良好的竞技状

态的形成。

探索了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在100米、200米、400米短跑、跨栏跑、跳高、跳远、三级

跳远的训练中,广泛采用适合高校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模式训练,以诊断运动员身体素质、技

术等竞技能力发展水平。同时,在技术训练中探索分解、完整及重复训练法的时间安排和组

合。在身体训练中探索间歇、持续、变换、循环训练法,以及提高竞技能力而采用的比赛训

练法。如在短跑专项速度训练时,我们确定以发展速度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并利用牵引跑的

方法来改变运动员原有的步长、步频动力定型,根据高校业余训练的特点,把每堂速度训练

课的快跑量控制在专项距离的3-5倍;在全年不同训练时期,安排较大强度的速度训练,通

过调整各种段落跑的强度、密度来提高跑的能力。在力量训练中,有机安排上下肢、前后肌

群、大小关节部位的肌群力量训练,使之全面均衡发展。在技术训练上,突出摆动技术训练

,重点抓伸髋和摆腿,以摆促蹬、摆蹬结合。并在训练中利用追逐跑、让距跑模拟比赛等方

法手段,培养运动员顽强拼搏意识和品质。

在直道跨栏跑的技术训练中,采用多种方法强化跑和跨、跨和跑衔接技术,提高跨栏周期的

速度。在400米跨栏训练中,着重解决速度耐力不足的问题,从高校运动员的实际出发,把

前八栏做为一个节奏模式,后二栏做为一个节奏模式。并采用多种训练方法来培养第六至第

八栏的节奏感和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艰苦、系统和科学的训练终究会结出丰硕的成果。几年来,我们培养的运动员在第五届至第

七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获得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5枚。在近百所高校中团体总分

排名第6名、第7名、第9名。其中1人打破男子100米记录并保持至今,达到运动键将级并获

得运动健将称号。在第六届广西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金牌15枚、银牌8枚、铜牌3枚,获得

团体总分第1名。在国家教育部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第一、二届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

业技能基本功大赛中,分别获田径总分第4名和第3名。

五、 培养造就思想素质、业务素质高的师资队伍

进行教学改革,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要有一支事业心强、业务过硬的师资

队伍。多年来,在党组织和校、系领导的教育引导下,在教学、训练、科研工作实践中,田

径课程教师养成了一个优良的传统,即对工作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求实的优良作风,

刻苦努力、顽强执着的品质。13名教师中有7名党员,有1名党员担任系教工支部书记,2人

任过系党总支委员,1人先后担任系副主任、主任职务。在各级评优活动中,本课程有1人获

区高校优秀***员、1人获校优秀***员、1人获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3人获区

高校优秀体育教师、2人获校优秀体育教师、4人获中南六省"体育新苗奖"、1人获校"十

佳"青年、2人获校工会工作先进个人、1人获校"体育工作积极分子"称号。教研室连续获

得校优秀教研室、先进教研室称号。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不断地进修业务,提高业务水平。几年来,我们一

方面立足在职进修,在教学、训练、科研工作实践过程中钻研业务。另一方面引进硕士研究

生、鼓励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课程。在历次教师考核教学评估中,本课程教师均取得优良成

绩。1995年以来,1人晋升教授,1人晋升副教授,2人授于硕士生导师,2人完成了硕士研究

生学业,3人晋升田径国家级裁判员,4人被评为区优秀裁判员。1人获全国高校田径"十佳

"教练员称号。在《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浙江体育科学》、《武汉体育学院

学报》等中文类体育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全

国性科研学术报告会上1人获一等奖,7人次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2人获广西高校研究论

文报告会二等奖,1人获广西高校教学科研论文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2人获广西自然科学

协会优秀论文三等奖。5名教师参加广西少年田径锦标赛、广西运动会田径比赛裁判工作,

分别担任副总裁判长、田赛裁判长、计时裁判长等职务,领导和组织裁判员顺利完成裁判工

作。带领多个年级学生参加广西职业高中田径运动会、桂林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桂林高

校和中专学校田径运动会裁判工作,受到上级有关部门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在每年一度的

现代田径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跨栏跑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起源与发展时期、形成与成熟时期和现在的突破与创新时期。跨栏跑运动技术水平在近代呈高速发展态势,其技术的演化是向简单、有效、实用的方向发展运动成绩也在不断提高。我国跨栏跑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无论是在此项目的设置上,还是在技术水平的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的一些优秀跨栏跑选手在国际比赛中也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一、起源与发展时期 跨栏跑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运动项目,究其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生活和生存,在追捕猎物或在躲避猛兽袭击时,常常需要在快速的奔跑中越过一些天然的障碍物。这就是最原始的跨栏跑。17--18世纪的英国,牧业发达,牧童们常常越过羊圈,跳进跳出,相互追逐嬉戏在节日里,牧童们经常举行跳跃羊圈的游戏,比谁跳得快。后来,他们把栅栏移到平地上,设置成若干个与羊圈高度相近的障碍物,看谁能跨过栏杆跑在前头,这便是跨栏跑的前身。这种游戏后来便演化为跨栏比赛。1864年,英国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进行了一场田径赛,首次设立了跨栏项目,距离为120码,运动员要跨过10个间隔相等的障碍物,形如羊圈栅栏,每个高3 英尺(106.68cm)。剑桥大学的丹尼尔取得优胜,成绩是17.75秒。这就是最初的跨栏跑比赛,标志着现代跨栏跑项目的诞生。 当时的跨栏跑技术与其说是“跨栏”,不如称为“跳栏”更为贴切。当时的过栏技术大体是这样的:前腿屈膝上体挺直,两臂左右横张,后腿顺拖而过,腾空时间较长。英国选手克鲁母于1866年将技术做了些改进,他在过栏时第一次将摆动腿伸直,上体微向前倾。在1891年至1894年间,跨栏跑的技术虽然没有多大的改进,但是美国选手威廉思和贝思先后以15.8s和15.6 s闯进了“16s大关”。 19世纪之前,可以认为是跨栏跑的起源与雏形时期,开始形成并设立了跨栏跑项目。虽然这一个时期跨栏跑技术比较粗糙,但标志着现代跨栏运动的开始,并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形成与成熟时期1.跨栏技术日趋完善 跨栏虽然起源于英国,但真正得到发展并形成技术风格却是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跨栏技术得到改进和发展,各个时期的优秀选手都对跨栏技术加以改革使之趋于完善,这个项目也就成为了美国的传统优势项目。 1916年,过栏姿势已发展为上体前倾接近过栏架。加拿大选手汤普森于1920年发明了过栏时双臂前摆的姿势,并创造了14.8s的世界纪录,第一个突破15s大关。这一纪录保持了8年之久才被打破这时的栏架采用轻便的“L型栏”,运动员能更多地考虑速度,较少顾及受伤。 1936年,美国的运动员汤思对跨栏技术进行了很大的改革。他过栏时把摆动腿抬得很高,这对过栏落地的第一步起很大的作用。他用这种技术在1936年的奥运会上夺得冠军之后,又在奥斯陆创造了13.7s的世界纪录。后来美国运动员奥尔科特以起跨腿迅速前拉的动作,进一步改进了跨栏技术。他在1941年平了汤思的世界纪录。 20世纪40年代后期,出现了二位优秀跨栏运动员,几乎影响了所有的跨栏选手,他就是美国俄亥俄州的鲍斯文—华莱士学院学生哈里森·笛拉尔德。笛拉尔德是具有非凡速度的短跑运动员,他的短跑技术曾受欧文斯的指导,酷似欧文斯的风格。在跨栏中,他的起跨腿迅速前拉落地的同时,让摆动腿完成更长的弧型摆动,这种技术被称作“特别突出的起跨腿式”。笛拉尔德把他的短跑技术和他的跨栏技术相结合,于1948年以13.6s创造了120ya栏的世界纪录。 联邦德国运动员劳儿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把跨栏跑技术提高到新水平。他将起跨腿屈膝前拉,形成一种“剪刀型”的过栏技术。20世纪70年代,跨栏跑项目人才辈出,首先是美国的米尔本,他的技术被称为“摆动式”;然后是法国的德绿,他以“综合型”技术见长。到1979年,美国的内赫米塔,使跨栏技术臻于完善。 2.跨栏成绩迅速提高 从110m栏世界纪录的进展来看,突破15 s用了12年,突破14s用了16年,而突破13s大关则用了45年。可见,随着成绩的不断提高,要想进一步取得成绩的大幅度突破也变得越来越难。在这一时期,随着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等学科理论研究的进展和实践应用的不断深入,该项目运动成绩的提高是很显著的。400m栏的设立相对较晚,1900年奥运会第一次设立了这个项目。这一项目一设立就被美国人占据了优势,并且长期为美国人所垄断。在历史上17个手计时和5个电动计时的世界纪录中,美国选手保持的数目为16个,可以看出美国运动员对该项目的垄断是十分明显的。当时400m栏实力较强的国家还有联邦德国、塞内加尔、瑞典、牙买加、尼日利亚等国,但总体上还是美国一枝独秀。3.女子跨栏开始出现 20世纪初,开始有了女子跨栏比赛。当时的跨栏距离没有统一的规定,最初是60yd4个栏架,后来发展为120ydl0个栏架,栏架的高度从61 cm到75cm之间,没有明确的规定。1926年,国际田联确定了女子跨栏比赛距离为80m,8个栏架,每个栏架高度为76.cm;从起跑线到第一栏架的距离为12m,每个栏架的距离为8血。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女子跨栏被正式列入比赛项目。 1969年,女子80m栏改为100m栏,10个栏架,每个栏架高度为84cm,栏架之间的距离为8.50m。1972年在慕尼黑奥运会上,100m栏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相比而言女子400m栏发展的时间较短,与男子400m栏的发展相比,迟了将近一个世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首次把女子400m栏列入比赛项目。三、突破创新时期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跨栏跑的技术更为实用与简洁,出现了跨栏跑与平跑界限模糊的现象。就跨栏步而言,发展变化较大的是跨栏步的摆动腿技术和起跨腿技术,以及摆臂、折体技术等。20世纪70年代初,伴随着跨栏步起跨腿的充分折叠,“膝高、踝低、钩脚尖”的主动提拉过栏使起跨腿的“侧平拉滑过”的被动过栏技术逐渐淘汰。由于起跨腿技术的改进,加快了过栏动作,随之又出现了摆动腿的“踩栏”新技术,而使过栏技术由“跨”栏过渡到了“跑”栏。 针对“跨”栏技术向“跑栏”技术的演变,我们可以作如下的一点分析与比较: ①摆动腿下栏由强调“鞭打”动作(大腿带动小腿前抛下压,着地点离重心投影点较远),变成大腿积极下压,小腿直接下踩,在离重心投影点较近的地方扒地,使下栏更快,以便缩短“跨栏步”; ②栏上上体大幅度前倾与摆臂,改进为上体适当前倾与大幅度摆臂,又改进为上体适当前倾与近似平跑的摆臂,使全程跑中身体重心运动轨迹平直,减少上下起伏,使“跨栏步”趋于跑一个大步;③起跨腿提拉过栏动作由向后远伸一膝盖外展一大小腿折叠,变成起跨腿小腿直接收向大腿,靠近髋部向前提拉,使下栏第一步达到必要的步长和步速,栏间3步均匀化,即栏间3步步长相差不大。此时过栏动作更接近跑步动作,跨栏跑的成绩更接近于平跑的成绩。 通过上述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跨栏跑项目在训练、技术方面的突破,使现代跨栏运动水平迅速提高。当今的跨栏技术已经向短平快的方向发展,运动员在整个比赛之中频率更快,协调性更高,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993年,英国的杰克逊以12.91s的成绩创造了男子110m栏的世界纪录,美国人扬也创造了46.78s的当今400m栏的世界纪录,现在女子100m栏的世界纪录已达12.21s。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跨栏跑的成绩还将有所飞跃。四、中国跨栏跑项目的发展相比而言,中国的跨栏跑运动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中国在清末时期开始有了跨栏跑的比赛。在旧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有过多种类型的田径运动会,其中均设有跨栏跑项目。新中国成立后,跨栏跑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一样,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参考资料: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3回答者:

(一)与生活密切相关

走、跑、跳、掷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技能,是田径运动项目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这些自然动作和技能对学习掌握田径运动各项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些自然动作规范,有助于正确地、较快地掌握田径运动技术。

(二)具有广泛性

田径运动具有个体性,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田径运动除接力跑外,都是以个人为单位参加比赛的运动项目,团体成绩和名次大都是由个人成绩和名次及接力跑成绩的名次的计分相加决定的。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最大的一个项目,它包括五大类的很多单项,是任何大型运动会中比赛项目最多,参赛运动员最多的项目,经常参加田径运动的人也最多。

(三)简易可行

参加田径运动很少受到条件限制。男女老少都可以在平原、田野、草地、小道、公路、河滩、沙地、丘陵、山岗、公园等较宽安全的地带从事田径运动。基层田径比赛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任何坚固、均质、可以承受跑鞋鞋钉的地面均可用于田径竞赛”。使用简易的场地器材和设备也可举行基层田径运动会。

(四)促进身心健康

田径运动中各单项和全能项目,对人体形态,主要身体素质水平和心理机能等有不同的要求,运动员要从个人实际和特点出发,选择运动项目,掌握具有个人特点的先进、合理的运动技术。

田径(track and field 或者 Athletics )或称田径运动,是田赛、径赛和全能比赛的全称。现代田径运动的分类不同,主要包括竞走、跑、跳跃、投掷以及由跑、跳、跃、投掷的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共计四十多项。

田径运动中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或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全能运动项目,则是以各单项成绩按《田径运动评分表》换算分数计算成绩。

扩展资料

国际田联钻石联赛,是国际田联2010年推出的一项覆盖全球的田径系列赛,简称钻石联赛。该赛事取代原来局限在欧洲的国际田联黄金联赛,季末大奖也从金条改成钻石。比赛设14站,包括中国上海站。

根据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的规则,将设立32个单项,包括男子女子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5000米,400米栏、3000米障碍、跳高、跳远、三级跳、撑杆跳、铅球、标枪、铁饼、男子110米栏、女子100米栏。上海站将选择其中16项,男女各8个项目进行角逐。每年的项目将轮换举办。

仅上海站享有的特殊权益:16个项目中上海站永久保留男子110米栏。

按照国际田联的规定,必须是每个项目年度排名前20位的选手方具备参赛资格,这里涵盖了全部的新科奥运/世界冠军或者现任世界纪录保持者。在此基础上,国际田联已经签下9位各个项目的顶尖巨星作为钻石联赛的形象大使进行全球推广。

百度百科-田径运动